前沿热点:油腻大叔控糖60天变型男,控糖真的这么管用吗?
时间:2025-07-01 17:51:16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控糖”风,说“控糖”能减肥,能美容、养颜,控糖 60 天就能从油腻大叔变成健硕型男,还能预防各种慢性病。

身边好多朋友都在喊着要“控糖”。


【资料图】

不过,控糖控的到底是什么糖呢?饮食里的碳水又该怎么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好好唠唠这个热门话题。

控糖,控的是什么糖?

我们常说的“控糖”,可不是要控所有糖。

根据来源的不同,糖大致可以分为天然糖和添加糖这两类。

· 天然糖: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奶制品中,它们伴随着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比如苹果里的果糖、牛奶中的乳糖,在给我们提供能量的同时,还带来了其他营养。

· 添加糖:食品加工时额外加入的糖(如白砂糖、果葡糖浆、蜂蜜、果汁),只提供热量,无其他营养,像饮料、蛋糕、面点、饼干这些食物里,都添加了不少精制糖。

实际上,添加糖才是我们控糖的重点对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该将每日糖分摄取量控制在总摄取量的 10%以下(大约 50 克),最好控制在 5%(大约 25 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控糖需要控制饮食的碳水吗?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疑惑。很多人把碳水化合物和糖直接画上等号,从而拒绝主食,这完全是误解了控糖。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须摄入的一类营养素,不需要过度控制,更不能完全断碳水。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基础的能量来源,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血糖稳定,还参与细胞结构组成,参与人体消化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少、完全断碳水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对健康也是有害的。有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吃得过多或者过少都会显著地增加死亡率,死亡率最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总能量摄入的 50%~55%。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也认为,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膳食宝塔最基础的“底座”也都是各种谷类薯类食物。目前科学研究认为,正常人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 50%~65%。

不过,目前我们吃碳水的问题是精制碳水吃得过多,比如精制的白米饭、白馒头、面条、油饼等食物。精制碳水损失了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升血糖速度也很快,多吃对我们的健康非常不利。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改善自己吃的碳水种类,提升碳水质量,多吃点粗杂粮、全谷物。我国膳食指南就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类 200g~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 50g~150g;另外,薯类 50g~100g,从能量角度,相当于 15g~35g 大米。

控糖不是“戒糖”

这 6 个误区别踩!

误区 1:控糖最重要

实际上,控盐、控油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远大于控糖。

中国人盐摄入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居民平均每人盐的摄入量为 9.3 克/天,是推荐量的将近两倍,每年因吃盐太多导致的死亡率也排世界第一。

中国居民平均每人烹调油摄入量为 43.2 克/天,超过推荐量近三分之一,而且脂肪的能量密度高,每克脂肪提供 9 千卡热量,是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的 2.25 倍。

而根据《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结果,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 9.1 克糖,并未超过推荐量。

所以,从重要性和紧迫性来看,控盐>控油>控糖,人们往往过度关注控糖,却忽略了控盐和控油的重要性。

误区 2:控糖就完全不能吃糖

实际上,人体需要糖作为能量来源,特别是大脑,完全不摄入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健康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只要注意合理膳食、吃动平衡,并不是完全不能吃糖。

误区 3:吃糖一定会导致糖尿病

吃糖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不过,吃糖过多可能导致肥胖,进而升高发病风险。而且,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吃糖会使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因此,虽然吃糖不是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控制糖摄入、保持健康体重依然是预防 2 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误区 4:控糖就能减肥 /减肥就要控糖、断糖

长胖的根本原因是吃进去的热量超过身体消耗的热量。糖是能量来源的一种形式,如果适当吃糖,同时又控制好总热量摄入,并且保持足够的运动量来消耗热量,就不会长胖。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少吃糖有助于控制总热量摄入,能增加减重成功的概率,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如果只控糖,但不控制脂肪等其他能量来源,同样会长胖。减肥的关键也不是只盯着糖,而是看整体热量收支。如果你只少吃糖但大量吃肉、油炸食品又不运动,还是很难瘦。

至于网上说自己控糖60天瘦下来的案例,点进去仔细看,就会发现他们控制的也是添加糖的摄入量,不吃零食、奶茶这些添加糖大户。而且他们还会把精碳水换成全谷物、粗粮等优质碳水,再辅助运动健身,自然可以瘦下来。所以,瘦下来的原因不是控糖,而是践行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误区 5:控糖包治百病

很多人认为控糖能减肥,能美容、抗衰老……似乎控糖就能包治百病。实际上,糖是人体重要营养物质,正常摄入并不会导致疾病,控糖也不会有美容、抗衰老等神奇作用。

误区 6:无糖食品随便吃

评价一种食品是否健康应该看其总体营养情况及其在膳食中的贡献率。

根据国标的规定,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中,糖含量 ≤ 0.5 克,就是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虽然糖含量很低或无糖,但依然有其他能量,比如无糖饼干、无糖月饼、无糖薯片等,含大量碳水或脂肪,也会导致摄入大量能量,吃后血糖一样飙升,多吃也会长胖。

有些无糖食品还可能缺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或者可能含有较高的脂肪或者盐分来改善口感,这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饮食健康的关键是合理搭配,做到食物多样、均衡营养,而不是完全跟风并放纵吃某一种无糖食品。购买食品时也要注意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注意看其成分和能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品。

总体来说,控糖是“聪明吃”,不是“痛苦戒”!而且,控盐和控油的重要性也远比控糖更重要。希望大家不要光盯着控糖,却忽略了控盐和控油。

策划制作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

标签:

最新
  • 前沿热点:油腻大叔控糖60天变型男,控糖真的这么管用吗?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控糖风,说控糖能减肥,能美容、养颜

  • 新资讯:8个不知不觉患上糖尿病的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做……

    当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总体呈升高趋势。缺乏运动、常喝甜饮料

  • YP是什么意思?YP是什么梗?

    YP 在网络用语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释:约炮:是 约

  • 聚焦六大工程领域 《国家工程师》纪录片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开播

    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分别聚焦水电、矿业、装备

  • 天津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天津通过科创平台提质升级、健全完善体

  • 不同基金定投有何差异?定投和一次性购买基金有什么区别?

    不同基金定投有何差异?‌不同基金定投的主要差异在于基金类型、

  • 多个重大工程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硬核实力支撑经济发展底气

    记者5月14日从中核集团获悉,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

  • 刘青云第四度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香港演员刘

  • 南航C919首次执飞“广州-武汉”空中快线

    4月15日9时19分,由南航C919首次执飞的广州-武汉CZ5770航班从广州白

  • 清明假期后,这些地方将热得如同常年6月!

    今天(4月5日)是清明假期第二天,全国大部的天气还是十分给力的。不

  • 好评中国丨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

    优化设施布局。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 7万个

  • 甘肃民勤浅埋滴灌技术 解锁旱作小麦丰产“密码”

    这项浅埋式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宽幅精播三改’实现

  • 上合组织雪地足球赛 俄罗斯球队与印度球队会师决赛

    中新网哈尔滨3月4日电(王成龙 记者 王妮娜)3月4日,2025第二届上

  • 40吨超重型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首次从厦门港海运出口

    中新网厦门2月24日电 (陈旭 王清洵)2月23日,在厦门海事局的监管

  • 旅游平台:元宵节中国旅游市场掀起小热潮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刘亮)春节的热闹还没散去,元宵节(2月

  • 冬天玻璃水冻住了咋办?雨刮器能动但是不喷水是咋回事?

    冬天玻璃水冻住了咋办?一、首先,不要急于按下玻璃水喷洒开关,而是

  • 旅游
    • “重明星座”运营总部落户永川 总投资35亿元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 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臻100”“至诚60”命名交付仪式顺利举行|观点

    • 环球热点!北京师范大学周敏:文旅城市要挖掘精神符号和价值

    • 国家能源局:2024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2万亿元 同比增长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