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上海长宁区。
(相关资料图)
在一间昏暗的地下室里,不断传来婴儿的哭声。
彻夜的啼哭伴着雨季的潮闷,不免惹得其他租客心烦。人们循着哭声探望时才发现,地下旅馆内住着一对特别的母女。
妈妈是面黄肌瘦的少女;
孩子是身处襁褓的婴儿。
这位年轻的妈妈说,来上海的这段时间她每天只吃一顿饭,饭里能淋些剩菜汤水便已知足。不过这却苦了孩子,因为奶水不足,孩子常常因挨饿而哭闹。
当别人问起女孩来上海的原因时,后者面露怯色。
原来,她带着孩子到此寻夫却遭遇闭门羹,悲愤之下便一纸诉状将女儿的生父告上了法庭。
可女孩低估了庭审的漫长,现如今她和女儿就快活不下去了。
有人同情女孩,便联系上海电视台为其寻求帮助。
而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的杨文黎导演在得知女孩的遭遇后,便将镜头对准了她并以其故事拍摄了一部名为《毛毛告状》纪录片。而片名中的毛毛正是那名嗷嗷待哺的女婴的乳名。
当时或许谁也没想到,这部纪录片一拍就横跨了整整几十年,点滴记载了一个平凡女人,苦难却伟大的半生。
一、1993年 告状
1991年,24岁的谌孟珍从湖南农村来到上海打工。
在这她结识了比自己大14岁的上海人——赵文龙。
赵文龙双腿患有严重残疾,可淳朴的谌孟珍却并未嫌弃。
两人相识相恋并同居在一起,两年后二人有了爱情的结晶。
然而,当谌孟珍把怀孕的消息告诉男友时,等来的却不是喜悦,而是晴天霹雳。
赵文龙认为这孩子并不是自己的,便将身怀六甲的女友扫地出门,而没有容身之处的谌孟珍只能回老家生下孩子。
女儿毛毛降生后,谌孟珍便决定重返上海讨回公道。
未婚先孕的她能背负亲戚邻里的白眼和咒骂,却无法忍受外人在背后戳女儿的脊梁骨。
不过,此时谌孟珍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怀揣着两百元的她在上海举步维艰,8元一天的住宿费成了天文数字,1元一碗的米饭也填不饱母女二人的肚子。
而更令谌孟珍寒心的,是前男友的态度。
赵文龙决绝的表示,这个女儿绝对不是他的骨肉。为了自证清白,赵文龙不仅公开声称自己没有生育能力,更是在厂里诋毁谌孟珍的私生活不检点。
赵文龙说:
我就是打一辈子光棍,也不会要这种人。
这个女人就是个祸害。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谌孟珍一直微笑的面对着导演的镜头。
生活的窘迫,女儿的啼哭没有压垮她;
亲人的埋怨,男友的憎恶也没有压垮她。
谌孟珍虽然没念过几天书,不过此时的她眼神里却透着清澈和执着。
谌孟珍的诉求很简单,去做一个科学鉴定(亲子鉴定)。如果孩子不是赵文龙的,自己绝不纠缠;但如果是赵文龙所生,她需要给女儿讨一个名分。
就这样,在法院的介入下,赵文龙和女婴毛毛进行了亲子鉴定。
鉴定结果和诸位料想的一样:支持赵文龙为女婴的生物学父亲。
此时胜诉的谌孟珍才第一次在镜头面前哭了出来,有太多的委屈和心酸压在女孩的心头。
有人说,她回上海就是贪图上海的户口,
有人说,她未婚先孕落得这般田地是罪有应得,
在老家甚至有人想要花钱把女婴买走。
可别人眼中“倔驴”一样的谌孟珍硬是把这些诋毁和伤害都扛了下来。
谌孟珍自己说,当时如果赵文龙承认孩子是自己的,可能她就会去流产;反而是赵文龙的诋毁,让她坚定甚至是执拗的生下了这个孩子。
看着此时的谌孟珍,番茄想起了《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她们都有着骨子里的执着和坚强。
也正是这份心境,才让这个可怜的姑娘赢回了自己的尊严和女儿的名分。
而此时,镜头前的赵文龙也哭了。
当杨文黎导演把孩子抱到他面前时,无意间说了一句:她太委屈了,你对不起她了。
正是这句劝诫击中了赵文龙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如今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曾经是多么荒唐。
伤害了怀胎十月的女友,遗弃了嗷嗷待哺的女儿。
身患残疾的他本想浑浑噩噩的了却残生,可眼前这个鲜活稚嫩的生命却好像是一束光,驱散了他生命中的阴霾和浑浊。
《毛毛告状》的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恰恰相反,此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反转。
庭审结束之后,赵文龙委托杨文黎导演向谌孟珍转交了一份道歉信。
在信中,他恳求谌孟珍的原谅,也表达了想要和她组建家庭的意愿。
1993年的冬天,谌孟珍选择了原谅,并和赵文龙举办了一场朴素的婚礼,而证婚人正是杨文黎导演。
谌孟珍剪去了长发,好似一夜就褪去了青涩。
赵文龙散去了痞气,突然之间也变得稳重成熟。
相同的是,两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祝酒时杨文黎导演说:赵文龙输了官司,却赢了一个老婆,赢了一个女儿;谌孟珍赢了官司,却输了自己。
这一家三口的故事,此时才刚刚开始。
二、2003年 抗争
时光荏苒,一晃过去了十年。
谌孟珍被邀来到访谈类节目《经典重访》,节目组也用镜头记录了她们如今的生活。
这些年谌孟珍已经辗转了十几家工厂,因为年龄和学历的限制,她只能以临时工的身份干些体力活计。
繁重的劳动强度并不能换取等额的报酬,相比于其他正式员工,谌孟珍的薪水少的可怜。
可就是这样一份微薄的薪水,却是三口之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如果说当年苦来自于外界的责难,
那如今的苦则来自于家庭的责任。
十年前杨文黎导演的祝酒词可谓一语中的,谌孟珍虽然赢了这场官司,却扛起了无比繁重的家庭责任:她既要养育年幼的女儿,还要照顾体弱的丈夫。
面对镜头,赵文龙和谌孟珍对女儿有着难以言表的亏欠。
“出生在我们这样的家庭你太倒霉了,你笨不笨啊。”赵文龙满怀愧疚的和女儿抱歉,可女儿毛毛却懂事的安慰着父母。
现在的毛毛已经是一个十岁的姑娘了。
她的容貌和父亲更相似,却继承了母亲的乐观和开朗。据学校老师说,毛毛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优异,而且也非常受同学们欢迎。
也正是这样优秀的女儿,成了谌孟珍和赵文龙全部的精神寄托。
回顾这十年,对于这个打官司“赢”来的家庭,谌孟珍坦言是有过怨气的。她想着如果当初跟了别人,或许今天就不至于为了生计这般提心吊胆。
用谌孟珍的话说,自己就是一个赚钱的机器,最长的一次加班,她甚至连上了36天。对于女儿毛毛很多童年的时光,在谌孟珍的记忆里都是空白的。
而相比于经济上的窘迫,真正让谌孟珍难受的是“永远无法得到身份上的认同。”
赵文龙的母亲曾这样评价过谌孟珍:“她就是发大水冲上门的木头,正派的人是不会去捡的“。
而谌孟珍嫁入赵家后,多年来公公婆婆对于她的付出也并不领情,甚至对毛毛这个亲孙女也十分冷淡。
而在工作中,谌孟珍也遭受到了更多的歧视。
早在谌孟珍在托儿所做看护时,几个本地的阿姨就非要她讲上海话,否则就装听不懂。而这也逼着谌孟珍的上海话突飞猛进。
谌孟珍说,1996年前后,自己真是想离婚的。
原因无他,想逃离这个“家“,更想逃离上海!
但谌孟珍有一个思想包袱,就是总有人讲她是为了上海户口才嫁给了赵文龙。如果此时离了婚,谌孟珍甚至觉得不止自己丢脸,连其他和自己一样来沪的打工妹都一样丢脸。
在《经典重访》的过程中,本地主持人选择用普通话和谌孟珍交流,可她却选择用上海话回答。
她始终能感受到这个城市背后的偏见,但她就是不愿意改口。
镜头前的谌孟珍依然微笑着,也依然执拗着。
三、2013年 归宿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摄制组再次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弄堂。
此时的谌孟珍已经四十六岁,她现在改行做居家养老,工作负担虽然依然繁重,但好在逐渐稳定了下来。
在谈到女儿毛毛时,谌孟珍的眼睛里一下子有个光泽。
两年前毛毛在好心人的资助下,选择到美国留学深造,现在在国外已经两年了,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谌孟珍和女儿做了一次远程视频,不过她并没有告诉女儿有摄制组在旁边。
如今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但现在的毛毛有些内向,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再被打扰。
谌孟珍特意提醒摄制组,不要让女儿有正面的出镜。看的出来,她不希望家庭再给女儿造成什么负担。
毛毛在国外的监护人曾经邀请谌孟珍去美国探望女儿并愿意承担有关费用,可是这番好意却被谌孟珍婉拒。
和20年前那个执拗的少女一样,与其接受施舍,谌孟珍更愿意自己把一切默默的扛下来。
不过和之前不同的是,2013年的谌孟珍有了回老家的念头。
当然,她要带着赵文龙一起走。
来到上海这么多年,她依然感觉身在别人的地盘里。
“我其实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闯入者,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这还是没有归属感。
每次从娘家回上海,只要火车才到嘉兴,她就会觉得胃部不适。
好像一回到上海就让她觉得特别紧张,而唯一能让她感受到温暖的,恰恰是那个体弱多病的丈夫赵文龙。
随着年纪的增长,赵文龙对谌孟珍的依赖越来越深。
2012年时,赵文龙经历了一场甲状腺手术,当时他见不到忙工作的谌孟珍,便冒着大雨擅自离院。最后等到谌孟珍找到他时,人已经接近脱水昏迷的状态了。
谌孟珍一面“抱怨“着丈夫粘人,一面阐述着丈夫对自己的重要性。诺大的上海依然让谌孟珍感到陌生,而唯一放松的时刻,就是和赵文龙在一块。
这个十年,好像完全磨平了谌孟珍的“棱角“。
在她口中,再也听不到一句对于家庭的抱怨和未来的苦恼,也听不到对于这座城市的敌意。
她如今唯一的心愿,就是丈夫能够健健康康,女儿能够学有所成。
四、2023年 尾声
到了2023年,也正是纪录片《毛毛告状》上映后的第三个十年。
虽然对于谌孟珍的十年跟踪还没有正式出炉,但《澎湃人物》去年对她做了一次专访。
在2020年时,赵文龙被诊断为老年痴呆,同时伴有一定的躁郁病发。不过谌孟珍没想过把他送到医院,她怕丈夫受欺负,离开了他自己也不适应。
想想当年谌孟珍把赵文龙的生活带入了正轨,这一照顾就是整整三十年。女儿曾担心谌孟珍无法照料父亲,便打算回国,但这个想法被谌孟珍一口回绝。
理由很简单:不能再把女儿的下辈子也给这个家。
如今她和赵文龙有了新的相处方式。
两个人闲暇时会打打牌,谌孟珍购置了很多花草,给平淡的生活也添加了几分亮色。
谌孟珍说:好也过一世,坏也过一世,现在人都老了,哪还有什么值得不值得。言语之间,这个坚强的女人展现出了另一种成功和超然。
透过镜头,我们作为观众,用简短的时间见证了谌孟珍的半生。
和男友赵文龙抗争,和流言蜚语抗争,亦和生活的苦难抗争;而抗争之后,留下的更多却是从容和释怀。
在谌孟珍的身上,与其说我们看到的是执着甚至是执拗,更不如说看到了一份不屈和坚定。
你或许可以在谌孟珍身上发现一些似曾相似的母亲的身影,那一代人对于家庭、婚姻、子女和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好像恰恰是年轻一代已经遗失的优良品质。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
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杜拉斯这句对于大爱的解读,用在谌孟珍身上或许再合适不过。
番茄此时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的神剧《漫长的季节》。
或许谌孟珍和剧中的王响、龚彪、马队一样,我们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好像永远也抗争不过命运,最终都会经历平凡甚至苦难的一生。
不过,在谌孟珍和其他剧中人物身上,我们又会感悟到另一层真谛:就是永远也不放弃深拥生活的机会与权力。因为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只有在生活中勇敢的向前走,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才会真正的退后。
当有一天回头相望,来路虽然荆棘密布,却硬是被我们趟出了一条小路。
谌孟珍是生活中的英雄,
你我也是。
真心祝愿谌孟珍一家,能够越过越好。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鸥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