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政策持续加码,将推动车联网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车联网行业有望进入规模化部署及落地的新阶段,应加强政府、行业、产业与国际企业和组织进行全方位的对等交流和开放合作,依靠合作共赢促进技术深度融合。
面对这些实际痛点,交通领域更需要通过安全监控、态势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交警、城管、公路等多部门的监管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建设实现交通信息充分共享、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及智能化管理的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这正是中国交通当下亟需的、迈向智能化的路径,也是最适合“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
“十四五”时期,要坚持智能与网联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强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跨行业在技术路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深化“车-路-云-网-图”技术攻关,加快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加快可持续、可复制应用场景推广与价值空间挖掘,筑牢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基础底座,推进车联网产业迈入应用部署的新时期。
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看,汽车在使用环节的碳排放占比高达30%。一汽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柳长庆表示,推动汽车电动化,提高燃油车经济性,包括电池回收利用,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技术及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双碳’战略下,车企将在产业政策、产品结构、企业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点;智能网联化将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打造新的领先优势,成为自主品牌竞争力向上突破的重要载体。
在不远的未来,在智慧城市中,每辆车都可以变得“更聪明”,每条路都在变得“更智慧”。当一辆车需要到达某个目的地时,所有沿途的交通状况都在掌控之中,线路规划在瞬间完成,等最少的红灯,过最少的路口,在最安全的前提下开最快的速度,整体效率将以等比级数提高。
新能源化进程的提速,与智能网联的普及应用,形成了相互赋能的螺旋上升趋势。智能网联正在逐步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的关键所在。随着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等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加大投入,新一轮产业竞争的焦点,必然是以智能电动车为代表的“新一代汽车”,这将是与传统汽车完全不同的“新物种”。在产品形态上,融汇了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项变革性技术,使车辆真正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并具备“云管端”一体化的自我学习能力。电动化技术已经进入到快速成长期,而智能化技术仍处于孕育阶段。一方面是功能需求增长、成本快速下降的压力,同时还面临多样化技术路线的选择,技术瓶颈和不确定性将关系到行业下一步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电气化转型,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公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时间安排。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顺应能源结构转型趋势、推动绿色车联网发展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前景广阔,以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锚点,智能网联将有力支撑在全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标签: